喜迎二十大,匠心永向党|党员同志齐助力,RV-9A飞机迁新居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6月29日下至7月2日,飞行器学院的王琦、何国毅等党员教师带领垂直/短距飞行器团队的同学们,克服场地限制和极端恶劣天气的双重极限挑战,成功完成了将RV-9A飞机由S栋机库迁至航北飞机认知实验室的转运工作!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生日,为伟大的党献上诚挚祝福。
极端天气添阻力 肩负重担映初心
根据学校搬迁安排,实验室本应由搬家公司统一搬运,但由于体积大,根本无法直接搬迁,需进行拆解后方可搬迁。近期天气却为搬迁工作带来重重阻力,搬迁工作刚开始,瓢泼大雨便倾盆而下,机库内瞬间水涨到四五厘米深,大家在搬迁过程中从头到脚都被雨水浸透;6月30日开始又是烈日当头,气温骤升,汗水打湿了大家的发梢与衣衫,虽然王琦老师与何国毅教授前几天因搬办公室腰痛得直不起来,他们仍顶着腰伤的剧烈疼痛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顶着暴雨和酷暑带领研究生们亲自上手拆解,过程中不忘向同学们讲述飞机构造、各部件功能及拆装技巧,大家都受益匪浅;通过大家上手实操,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飞机的了解,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
小小螺栓出考题 师生献策递答卷
在飞机拆解过程中,因场地和结构限制,一颗螺栓无法拆卸,致使机翼无法正常拆装,最终经过老师多次测量、同学们积极献策,土办法新办法齐上阵,终于将螺丝成功取了出来,那一刻团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飞机重新组装过程中,本着让同学们多学、多练、多做的原则,老师们鼓励同学们上手实操,期间学生党员杨继尧、入党积极分子于沨、万自力、黄卿晋、贾记柯和孙唯真等同学积极参加了飞机的拆装和转运工作。遇到不懂之处,王老师立刻细心讲解、手把手教学,确保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多学、多练、多做,还能学会、练够、弄懂!
转运飞机迁新居 迎接七一焕新颜
四天时间里,垂直/短距飞行器团队克服拆解过程中机库积水、飘雨等的重重困难,老师们带领着同学们蹚水冒着雨进行拆解,大大推进转运进度;为了能够将拆解后最大最重的机身顺利转运进位于航北楼二楼的实验室,当遇到飞机机身无法吊装的情况时,王老师与何老师强忍伤痛,毫不犹豫的与搬运公司的人员一起共同尝试人背肩扛的方式,终于把重达近300公斤的机身从展厅大楼梯搬上二楼!
但搬上二楼后,又遇到门和楼道太窄的问题。王老师和何老师经过反复测量,最终只能通过无损拆除门框的方式,但仍因门洞宽度有限,在过门的过程中不得不拆除主起落架,使得机身无法保持平衡。此时,王老师提出了小平板车加小柜子代替起落架的好办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终于将机身“挤”进了楼道;挤进楼道后有遇到楼道窄,难以使庞大的机身转弯进入室内的问题。在老师们精准的指挥下,通过师生们的齐心合力,边退、边挪、边进,经过3个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在7月1日下午,将机身无损地移入了室内,并齐心协力完成了后续工作。老师们高兴地说:“”今天正值“七一”,党的一百零一岁华诞,也算我们为党的生日献了一份礼!”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几天,衣服不知湿透了多少次,但心里无比高兴!一是完成了实验室的主要搬迁任务,为下续期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任务打下了基础;二是不仅学到了老教师、老党员的精神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三是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四是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了垂直/短距飞行器团队师生近四天不断的努力,冒着大雨和酷暑,克服了拆卸困难,体积大,重量大等困难,门小拆门,无法吊运就用人力,终于在7月2日下午将RV—9A飞机从S栋机库转运到航北202飞机认知实验室并完成了重组工作,高效、快速且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师生们用实际行动祝愿学校航空器研究道路越拓越宽,蓬勃发展,为祖国早日实现民航强国的航空梦而努力奋斗,让党旗飘扬在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奋进之路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