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建设>详细内容

党群建设

【航宇先锋•党员领航】肖青—以学为锚、以创为径、以责为舵,彰显先锋本色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09 15:19 浏览次数: 【字体:

生活照片

肖青,中共党员,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任班级学习委员,学院2022级教官队队长兼班级管理员,学院团委副书记。连续四年获“优秀三好学生”和学业奖学金,受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银奖、第十八届“挑战杯”江西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22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赛三等奖、2023年江西省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优秀奖江西赛区二等奖、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教官等。

学习

以学为锚,夯实成长根基  

作为一名工科生,她始终相信扎实的专业功底是探索未来的基石。四年里,她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整理课程思维导图和知识图谱,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快到期末周时,习惯总结各课程的主要知识,制作对应的知识图谱,努力做到不看课本也能让自己说出该课程有哪些考点,并积极和同学讨论,查找双方遗漏部分及时补充和掌握。在老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她四年主修课程成绩保持稳定,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连续四年获“优秀三好学生”、学业奖学金(特等奖学金1次),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已成功推免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些成绩背后,是无数个图书馆闭馆的夜晚,是一叠叠的学习笔记,也是团队讨论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

创-竞赛

以创为径,提升科研能力

科研竞赛于我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成长的契机。大二时,通过老师工作室,她开始接触到各类比赛,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同学,共同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从建模到优化,从理论到实践,每一步都充满未知,面对难题,泡在实验室项目间,查阅文献、反复调试。比赛过程中,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或时间紧迫的情况,团队成员总会主动补位:负责设计的伙伴熬夜优化PPT,擅长演讲的成员反复打磨讲稿,其他人则不断收集资料、模拟问答。这种相互支持、彼此信任的氛围,让她们在压力下反而迸发出更强的战斗力,也正是这些“狼狈”的时刻,让她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团队中凝聚共识。在校期间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第十八届“挑战杯”江西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赛三等奖、江西省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优秀奖江西赛区二等奖。

责-学生工作

以责为舵,践行党员担当

党员的担当不仅体现在大事上,更蕴藏于平凡的服务中。服务他人,亦是自我成长,从新生班级管理员、学院教官队队长,到学院团委副书记,到学院本科生学生党支部支委,学生工作始终是她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军训教官,她和新生一起在烈日下训练,从学习训练到汇报考核,点滴细节中传递集体精神;在团委任职期间,她尝试将专业知识融入服务实践,策划“飞鹰杯”、“航发杯”等大型活动,跟随学院团队走进乡下课堂,进行航空知识科普,用简易模型演示飞行原理,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好奇与兴奋,她深刻感受到科技传播的意义。她说“学生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每一次活动筹备、每一句‘谢谢学姐’,都让她体会到付出的价值”。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大学是试错的舞台,也是沉淀自我的过程。学习不必焦虑于分数,真正重要的是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竞赛不必畏惧失败,勇敢迈出第一步,团队的力量会带你走得更远;学生工作不必计较得失,真诚服务他人时,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更要懂得与自己和解,我们或许无法成为完美的“六边形战士”,但只要坚持热爱、脚踏实地,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轨迹。

(一审:钟华  二审:万勇平  终审:江凡)

责任编辑:钟华